在曲江林场的日与夜:巡山,巡山,巡山

时间:2024-05-02 00:40:58来源:安徽气象影视网 作者:行业动态

在曲江林场的曲江日与夜:巡山,巡山,林场巡山 | 绿美守护者_南方+_南方plus

受访者供图

进入11月,北风吹起,林场天气开始变得干燥。夜巡中午是山巡山巡山火灾易发的时间,13时许,曲江穿上迷彩服,林场扣上写着“护林防火巡查”的夜巡红袖章,披着浓郁的山巡山巡山松香,踏上枯干的曲江落叶,刘万谦和3位同事们开始了又一轮的林场巡山。

他们是夜巡韶关市国有曲江林场大富前管护站的护林员,最年轻的47岁,进林场工作26年,最年长的58岁,工作年限最长的工龄32年,平均工龄超过28年。

从进入林场工作开始,他们的日子便全围绕着山林展开,偶尔从一个管护站调到另一个管护站,但眼前的都是那片山、那片林,日子没有太多的变化。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穿着迷彩服,住在人烟稀少的山林中,巡山、做防火宣传。他们一日日地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,忍受在家庭生活中缺席的缺憾,耐住单一的社会关系和单调的日常活动,从而一日日地守住山林的安全。

(左起)甘海峰、刘万谦、周乙初、陈会全

(左起)甘海峰、刘万谦、周乙初、陈会全

受访者供图

巡山,巡山,巡山

山林是护林员的世界,走进山林,他们能自由地穿行,自如地行动,自在地相谈说笑,像生来便属于山林那般。

大富前管护站位于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,总经营面积275公顷,森林面积264.8公顷,森林蓄积量26506立方米,树种以松树和沙树为主,还有相思树、乐昌含笑等。刘万谦是管护站的站长,周乙初、甘海峰和陈会全是站员。

他们对林场以外的世界都不甚熟悉,出远门如何坐车,网购如何挑选最合适的商品,这些对于习惯了现代化生活的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,足够他们琢磨上半天。但走进山林,便是进入了他们最熟悉的“地盘”,里面的一切,他们都了然于胸。

山林是护林员的“地盘”

山林是护林员的“地盘”

巡山是他们每日最主要的工作,一天至少两次,平均每次要走十多公里。二三十年的巡山经历磨炼出了他们的脚力,再陡的山路,他们快步跑着就能过去。不甚习惯户外运动的人跟他们一起巡山,从踏入山林起,便基本只能见到他们的后脑勺,脚上再懈怠一下,就只能听到他们说笑的声音,连人影都难以得见。

“看山还是山”,同样的一片山林,即使再怎么变换路线,眼前的风光多不会怎么变化,但他们总有解除巡山的枯燥的法子,沿途眼中所见的一切,都可以成为他们解闷的素材——

口干了,嚼几片酸藤子叶解渴,嘴馋了,摘几粒桃金娘和拐枣解馋。看到土茯苓、五指毛桃这些中药材,采几株回去,煲汤的汤料便有了着落。看到合适的绿植,移栽回去,又是一个养眼盆景。挖到好看的“烂树头”,回去稍加雕琢,一个好看的根雕作品就诞生了。捡到一根枯枝,拿在手里,便是最趁手的登山杖。

若是在下山的路程上碰到他们,你能看到,除了最讲究体面稳重的周乙初,人人手上都有一根树枝。那是他们几经挑选更换才拿下山来的,巡山结束,它们都会由登山杖化作灶房里烧红的柴火。

除了周乙初,其他人下山时,手上都会多出一根“登山杖”

除了周乙初,其他人下山时,手上都会多出一根“登山杖”

受访者供图

根雕,灯架,菜地

在大富前管护站,一道红砖墙围着一片空地,空地里栽了几颗树 ,对着门的一排平房,从左到右分别是甘海峰、刘万谦、陈会全和周乙初的宿舍,中间设有一个办公室,右手边的尽头是灶房和卫生间。

韶关全年实行森林防火,执行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,护林员们每天都要守在山里,即便是下班后也要住在管护站的宿舍里,随时待命。几人的宿舍十分简陋,屋里的一把长椅、一张矮桌、几把矮凳,便是他们的“食堂”,他们4人轮着当“伙夫”。

据刘万谦介绍,近些年来,林场里的新面孔陆续减少,随着护林员们逐个退休,林场的人也越来越少,他如今所在的大富前管护站,人多的时候有7-8个工作人员,如今缩减到了4人。老龄化是护林员群体面临的普遍性困境。

林场里的日子枯燥单调,长期坚持需要有过人的耐力

林场里的日子枯燥单调,长期坚持需要有过人的耐力

为了把艰苦的日子一天天熬下去,刘万谦他们每个人都为自己寻了些消磨日子的乐子。

刘万谦的乐子是做根雕,家中的博古架上都是他做的“杰作”。根雕的材料就是他巡山时从林子里挖来的“烂树头”。他待朋友慷慨,好一些作品都被朋友要了去。

甘海峰则是琢磨做灯架和看电视剧,他的屋里和茶室里各有一个木质的灯架,那是他用从山里捡来的树枝做的,屋里的灯架上挂着两个红红的灯笼,是整个宿舍里难得的亮色。屋子的正中是一张小桌子,一台厚厚的笔记本电脑里,最常放的就是电视剧《一枝花和尚》。甘海峰跟屏幕里的“花和尚”鲁智深有几分相似,魁梧的身材,略带凶相的相貌,但性格粗中有细,嘴上常爱说要感恩、向善。周乙初和陈会全则是以种菜解闷。

这些爱好都不太具备娱乐性,但已经是他们在山林能寻得的,仅有的消磨时间的方式。

刘万谦搜集的根雕材料

刘万谦搜集的根雕材料

受访者供图

以缺位换来坚守

在管护站长期生活,需要有过人的忍耐力,也需要一定的牺牲精神,牺牲精神生活的多元性,牺牲在家庭生活中的在场。

管护站位置偏远,通常基础设施的配套都不完备,周乙初2013年才住进了通电的管护站,在这之前,想给手机充电,要到附近的农户家里去充,“那会儿的手机电池耐用,一充能管一星期。”管护站很多没有无线网络,周乙初不舍得花钱买流量,直到现在,拿着智能手机,他也只会用来发短信、打电话,没有更多的娱乐。

护林员们正与村民沟通

护林员们正与村民沟通

“没办法,护林员的工作就是这样。”几人都秉持着对这种枯燥生活的顺从和忍耐。

这些忍耐力都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,按刘万谦的话来说,他是曲江第一批会跳舞的人,年轻的时候,他爱和朋友去舞厅跳舞,但他最初进入林场的时候,“连BB机(寻呼机)都没有”,住进林场就是要开始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
长此以往,刘万谦玩性已经慢慢被消磨掉了,如今休假回村,有人约他打麻将、喝酒,他都不喜欢去。有时假没休满,他就跑回林场,到山里转转,和山林共处已经成为他生活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。

周乙初是最希望能从这种生活中解脱的,当被问及退休时间,他立马脱口而出,“还有20个月”。

四人中最年长的他,在林场度过了最长的时间,他的三个孩子中,最小的两个都是在林场里出生的。林场离医院远,他们雇了个村里的接生婆,就把孩子了生下来。2017年,妻儿返回湖南居住,他每次回湖南与他们相聚都要写离韶申请,一来一回花费200多元。

“我们对家人都是‘不负责任’的。”甘海峰心中最大的遗憾,就是缺席了孩子们的成长,儿子和女儿早年间常常给他打电话,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,这时的他总会感到一阵揪心。“现在孩子都习惯了,长大了也没有那么黏人了。”

“熬下去”,是他们最坚定而朴素的“英雄主义”

“熬下去”,是他们最坚定而朴素的“英雄主义”

管护站每天都要有至少两个人值班,为了保障人力,他们常常要等其他同事休假结束到岗,才能休假回家,有时候一等就是半个月,遇上干燥天气,有可能一两个月都不能回家。清明节祭祖的缺席也是必然的,清明节多人进山祭祖,为了防止山火,他们必须坚守在岗位上。

除了线下的陪伴,线上的联系他们也难以保障。

林场位置偏远,多数的管护站信号都是较差的,有时一条消息发出去,要一两天时间才能成功发送。刘万谦的妻子也曾是护林员,妻子退休前,夫妻二人要跟儿子通话,需要跑到山的高处才能接收到信号。

刘万谦的母亲曾两次遭遇车祸,送入医院抢救,其中一次他在信号较差的管护站,没接到家里的电话,后来被家人一顿埋怨,他自己也觉得很内疚。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再次发生,能及时照顾到高龄的父母,他向林场申请了到如今信号较好的管护站工作。“作为家人,我们都是不称职的。”

与护林员们为人称道的岗位上的坚守相伴的,往往是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不得不的缺席,和在家庭角色上不得不的缺位。而正是护林员和他们家人的牺牲和忍耐,正是他们以山为家,以树为伴的精神,为我们守住了“青山”,守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。

受访者供图

以缺位换来坚守,伴青山直至白首,这是千千万万护林员为绿美广东作出的奉献。而远在深山之外的我们,如今通过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,也可以在线与他们一起守护青山,通过认捐认养,共同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。“码”上行动起来吧!

受访者供图

【见习记者】邓宝盈

【海报设计】王越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