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人间 仰望云天

时间:2024-04-29 18:41:48来源:安徽气象影视网 作者:资讯

行走人间 仰望云天_南方+_南方plus

风景永远在路上。 视觉中国供图

风景永远在路上。 视觉中国供图

“白天东奔西跑,行走晚上熬夜写稿”。人间这是仰望云天有了16年媒体经验的记者彭进的生活常态。

以“被粗粝的行走现实激荡出一些杂感”,“记录心情,人间锤炼语言”,仰望云天这是情有不甘、心存浩远的诗人彭进的创作常态。

我很欣赏彭进的这种跨界两极的生活常态和创作常态。在奔波之余,夜深之后,他更愿意把庸常琐碎的时光片羽,打磨出诗意的纯粹,捕捉到星月的光芒。他更愿意在这短暂的空闲与碎片化的时间里,沏上一杯茶,打开一本书,读诗,写诗,洗涤诗外之魅,探究诗中之美。“一本诗集如一个爱人/随时躺倒在你床边/她心里是否藏着破碎的爱情”(《秋夜听雨》)。

他杂读诗书。也有很多诗,就是读书记。为此,他专设一章:阅读时光。他读萨特,读艾略特,读曼德尔斯塔姆,读加缪,读罗恩·拉什,读布莱希特,读马尔克斯,读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,读李杜,读谢灵运,读布洛茨基和鲁迅,也读太虚大师著的禅宗史。

读过许多古今中外的诗人,他竟得出一个结论:诗人都是兼职的。“有人做兽医,日日与猪鸡为伍/有人当官,以发布命令为乐/有人行乞于市,贩卖自己的悲伤/有人穿越火线,直播生命之昂扬//他们赖以谋生的工具/都不是那些柔软或坚硬的诗句”(《诗人都是兼职的》)。

所以,对于风景永远在路上的记者彭进来说,当一个兼职的诗人没什么不好。甚至更是一种独特优势:永远对现实和民生保持着澎湃的热忱,让情感在无距离的接触中,为诗歌不断注入鲜度和热度。

于是,他常常以短小精悍的诗歌,作为旅途奔波和失眠时的最适宜的陪伴。此时的他,会为突然冒出的灵感而兴奋不已,为某一个词语或句子而欣喜若狂。他把诗歌当做文字的练习簿,他可以在星光闪烁的夜晚放飞自我,在长途奔波的高速路上记录风景,会在苍茫人间和大地的交汇处寄情澄怀。“在挥洒自如的日记本上/试着记录和理解某些事物/毕竟它们来自祖父憨厚的故土”(《诗人必须学会赞美》)。

他既痴迷于情感与思想的委婉表达,也把写诗当做对现世生活的揶揄和调侃。落日,月色,湖水,海上……人间,无数鲜活的风景都纷至沓来,鼓舞他锲而不舍地进行着一场场语言的娱乐游戏。“落日带来死亡般的平静/黑夜抚慰着无数平凡的人生”(《云南印象:在滇池边看日落》)。

他的诗,常常就在这种短暂的碎片化的空闲中瞬间激发,一挥而就。才情的抒发与诗意的展现几乎同时而至。

他的语言,亦庄亦谐,冷嘲热讽,口语入诗,长短不拘,随意率性,在世俗化的生活场景中,用一根冷硬的骨头藏起热爱。

除了对自然的关注,他的目光更多地关注着从浮光掠影的生活碎片中触及到本质的深处,灵魂的沉浮。

他从一枚核桃,写出伟大的建筑师也难以构造的内心的曲折与复杂。“每一次肉体弯曲/皆源自一份压抑的生长/微笑日益凝固,脸皮日益发硬/唯有一把小铁锤/才能敲开/蜗居思考者的大门”。

他写“双疫时代”的诗《一头猪会不会失眠》。那几年,人间有大疫,到处都是病人,连出门倒个垃圾,都要贼眉鼠眼,偷偷摸摸。闹非洲猪瘟,“死于疾病或死于尖刀”,这似乎是猪们的宿命。整个行业也不免陷入萧条,所以,“职场有危机”,“别想回老家养猪”。人与猪,难免同病相怜。许多痛点,都是诗题。

他关注那些民间手艺人。石匠、篦匠、泥瓦匠、杀猪匠等乡村人物,都进入他的诗歌。

那首《一个在坟前哭泣的老头》,更是带着强烈的同情,呼喊着悲愤:“他不过是一名得了癌症的老头/他有两个儿子,一群孙子,和一个埋在山岗的老婆/十年来,没人问过他的疼痛/今天,也没人询问,他为何要去死”。

我所读到的这本2016—2022年间的他的诗歌自选集,不算太厚。他直言是个没书号的自印的版本。英雄不问出处。好诗自带光环。我将这句话赠予给他。但他保持着清醒。“年过四十,我写了一本诗集/小部分是赝品,大部分是垃圾”“一个作者的执念就像榕树的根……如果不幸干枯,像一把无心梳理的胡须/被某个不着调的娃扯下来挥舞//我也会认命,向窗外诡异的台风认输/把句子藏在枕头下,躲进永恒的虚无”(《一个作者的执念就像榕树的根》)。

借用一句这几天传颂甚广的名人名言,“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,又溶化于社会之中,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追求。”尽管现实离着宏大的理想之境相距甚远,但对于一个保持着积极的热情和爱意,又有着痛彻和悲悯之心的诗人来说,也值得把这句话放在诗学追求的路途上,不时提醒自己,警醒一颗诗心。

当今,诗歌很难成为官途的敲门砖。也不值得为了诗歌,挂靴而去。但相对于俗世,诗歌,却该是我们不离不弃的灵魂伴侣。真正入心入情而又优美的诗歌,自会得到精神认同。无论它居于庙堂之上,还是草芥之间。

就在放下他的诗集,稍事歇息时,我又读到他在朋友圈发的一首新作《肉夹馍》,这是他10月22日写于西安旅途中的组诗中的一首。

“本来是白色的馍/夹着黄色的肉/但它偏偏叫/肉夹馍//就像一个男人/本来在艰难地活着/但他偏偏要/取名福贵//早晨,在西安机场吃早餐/我突然领悟/自秦朝以来,中国人的生活/都热爱反向思索”。

质朴的生活细节,与口语化的表象之间,可否读出些从诗意中升华和提炼出来的思想的亮色呢?

想起秘鲁诗人略萨所说的,“我们要继续梦想、阅读和写作,这是抚慰短暂人生的最有效方式。”他还说,“正是由于文学的存在,由于它所形成的良知,由于它带给人们的希望和憧憬,也由于我们在进行一次美丽的幻想之旅后回到现实时的失落……”

现世荒凉,人间温暖。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。幻想和憧憬与现实的碰撞和失落,诗歌表达出的希望在生活中的温暖,这也许就是需要梦想和写作的理由。彭进保持着匍匐的状态,疾步徐行,像植根大地的草木,从日常生活,日月山川汲取着诗意的营养和精神的力量。而如何保持住高蹈的状态,以词语诗句击响洪钟大吕,以自然万物映照出心中的流水星光,这是诗人永不放弃的行走目标。

就如他的诗句“中国是一片巨大的工地/到处有挖机向下努力/到处有吊塔向上寻觅”。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画像:向下,不懈地行走人间;向上,执著地仰望云天。把现实的风景、心中的梦想化作笔底的风云。

尽管,这本诗集不算丰厚,其中确有不如意的粗糙之作,诗行之路,道阻且长。但他践行着自己的信念,坚守着心中的梦想。在诗行间,也在高速路上,写下热爱,抒发着情怀,并为之乐此不疲。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
【作者】刘功业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